找到相关内容50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念金刚萨埵心咒消业感应录

    讲的是离想,在禅定中如见到佛或魔全都不理,看破它,离于一切想,便亲见自己的本性即佛性。修净土法门要达到这个目的,究竟是什么原理呢?在天台山国清讲寺所出版的《净土文摘》一书中〔浙出书临(97)122号〕...

    佚名

    |金刚萨埵心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05012980.html
  • 四种清净明诲浅释(宣化上人)

    耗尽家财。但正是正,邪是邪,邪不胜正,终会露马脚的。 在佛教里,绝对不能说自己是佛是菩萨,就是菩萨化身度生,亦不告诉人,要等到圆寂后,才透露真情。 在唐朝有一位太守闾丘胤,到天台山国清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|四种清净明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0922054588.html
  • 无边的愿行——普贤菩萨

    象征一盏盏的明灯,忽上忽下,人称之为“万盏明灯朝普贤”,是峨眉胜境之一。   普贤菩萨,行愿无穷,分身尘刹,随缘教化众生。据史书记载: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,是普贤菩萨的化身。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,...

    文珠法师讲述

    |普贤|大愿|普贤行愿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11349345.html
  • 印光大师放生语录

    ,便成不放之大放矣。……此仁民爱物,成始成终之大经大法,不须更为详谈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之深义也。愿见闻者,咸深思之。   《续编·天台山国清寺创开放生池碑记(民二十三年)》   天地之大德曰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0621309582.html
  •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

    再修以上六种禅法,只在平常心中,任运而去即是道妙,所以不管一切,直以绝对之心已而行。莹山国师曾述此种行法云:   “上根坐禅者,不觉诸佛出世之事,不悟佛祖不传之妙,饥来吃饭,困来打眠。非...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1539221.html
  • 禅学的黄金时代(14):禅的火花

    这首诗洋溢着禅的芳香,突然的使我们触及了时间的永恒。  塞山寺在苏州城外,是为了纪念寒山子而立的。或说寒山是一位传奇的人物,是在七世纪时,住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一位隐士,他不是和尚,不是居士,他就是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3240936.html
  • 慈云遵式的忏法实践与思想

    礼忏门”。   《请观音忏仪》是遵式于端拱元年(988),在天台山国清寺初集;咸平四年(1001),于慈溪大雷山再治。[36]其缘起是宝云入寂后,遵式回到天台,因苦学而得病呕血。于是,入大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441434.html
  • 佛教的宇宙观

    839页    (19)见《佛教大藏经》44册,847页。    (20)见拙作,《1990年佛光山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》482—498页,佛光出版社,1992年。    (21)同(19),858页。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1441733.html
  • 莫高窟隋代经变画与南朝、两京地区

    佛学之变迁,则首为摄山三论夺《成实》之席,次为天台继三论之踪[26][P591]。  值得注意的是,按《国清百录》卷1[2][P799]、《续高僧传》卷17《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》记载[19...

    梁银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441805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年谱(三)

    十六日,参礼知恩院、建仁寺、清水寺。参观博物馆已,往瞻礼三十三间堂。回南禅寺。南禅寺为天台一山国师来日开山,中华佛教代表团,特为致祭;大师撰疏(专刊;文)。十七日,全团赴高野山,晚宿龙光院(专刊)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641928.html